经观头条 | 银行理财告别低风险:投资者亏损赎回 交易员经历极限操作

(美编:肖丽亚)

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汪青 李梅最近有点“烦”,购买的十多万银行理财产品亏到“肉疼”。“大多数时候,一万块钱一个月的收益也就30块钱左右,但是前段时间一直连续亏损,不仅收益全部亏完,我的本金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李梅很不解,明明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介绍是R2型中低风险,为何还会亏损这么多?

继今年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因股市波动出现破净潮后,11月银行理财产品再迎下跌考验,这次是债市波动。11月14日以来的几个交易日,不少投资者历了上半年积累的收益短期内全部跌没的景象。

这让购买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备受煎熬,他们还是有些无法面对银行理财亏损,有人选择坚守,有人“割肉”离场。

没有过多思考,李梅就在手机APP上将所持有的理财产品全部赎回,然后购买了银行定期存款。

有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债券投资交易员表示,有几日投资者理财赎回金额超过亿元,为了应对赎回,银行理财子公司则需要将债券等投资标的卖掉以兑换投资者赎回资金。“几乎那几天都在极限操作。”

这次回撤对理财子公司是一场压力测试,更是一次难得的经验教训。一位理财子公司前高管对记者表示,尤其是目前整体市场收益率比较低的情况下,理财子公司对其发行产品的久期的管理、资产的配置、规模的控制、包括它的流动性的安排,都需要进行优化。

这也是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之后,第二次直面短时间内净值大幅下跌,凸显了转型后银行理财必须要承受流动性考验,同时其对资金市场的影响也开始显现。

在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看来,“理财赎回问题在现阶段有其特定时点的特殊性,可以说是市场波动遭遇机构转型的冲撞,这个冲撞不会永远持续,但是当下会比较棘手。机构、投资人、监管可能都没有充分准备好。”

一场压力测试

“上半年的收益在11月中旬的几个交易日内全部跌没了”,李梅认为,买理财产品本身就不图收益有多高,就是求一个稳,没想到买了十多年银行理财的自己,最终会被银行理财亏了本金,内心一时半会还是没有办法接受。即使后续理财产品收益逐渐回调,短期内不打算再购买了。

不仅投资者感受到理财收益的下降,理财产品的发行端也同样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有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债券投资交易员表示,从业以来还没遇到过如此波动的市场情况。另外一方面,债券的下跌引发理财产品的每日净值大幅下跌,投资者开始赎回,“理财的赎回情况简直快接近交易的极限。”而据他与同行交流所知,很多同业公司也都有类似的情况。

整个理财市场赎回压力有多大?光大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采用两种方法对理财赎回压力进行估算,货币及债券市场利率快速上行阶段,每日理财赎回规模很可能在500亿以上,峰值压力或达到1000-2000亿。

与李梅不同,尽管杨洋也经历所持理财产品出现本金亏损,但他还是决定继续持有。“今年3月份的时候,由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接力调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破净。当时我购买的理财产品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亏损,那是第一次经历银行理财产品亏钱。我立马就打电话给银行理财经理了解情况,在和银行沟通后最终也接受了今后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净值化管理。而且银行业一直强调账面上短期浮亏,并不代表到期时的实际收益。”杨洋表示,随着市场调整结束,那阵子亏的钱,确实也慢慢涨回来了。

这波债市波动引起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跌,杨洋就没有那么恐慌。与此同时,银行客户经理也及时联系到他解释理财产品下跌的原因。“债券市场的调整已经到位,但是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更新略有滞后,回调可能有所延迟。我看了一下账户,确实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开始回涨,仍有小部分还在亏损。”杨洋表示,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标的前,还是会继续持有银行理财产品。

一位理财子公司前高管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投资的过程当中,整体是趋于稳健、保守的一种防守型投资。这次收益下跌引发投资者赎回,主要涉及以市值法计算的高频交易产品,这种产品本身规模不算特别大,例如每天开放或者是7天开放型产品等持有期比较短的理财产品。

这些高频交易的理财产品,如果是现金管理类的话,并且是以摊余成本法的计算方式,收益波动不会影响到净值;而一些净值化的高频交易理财产品,是以市值法估值,产品收益率的回撤,引发了投资者的赎回。

即使是对于高频短期的理财产品,各个机构的产品也不一样。例如,有些短期的产品里面配置了一些存款,存款资产可以引用摊余成本估值,它的波动相对较小;有些配置更多的是债券或者同业存单,按照市值法估值,它会波动会更大一些。因此,各家的组合管理的策略上有差异。

总体规模上,上述前任高管认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总量可能不多,因为它的净值的管理压力比较大。因为在2021年6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监管部门对现金管理产品有规模限制,但如果是市值化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没有规模限制。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截至11月16日,银行理财存续产品共38226只,披露净值的有31195只,其中1838只累计净值小于1,破净比例为5.9%,总体破净幅度不大,显著低于3月高达9%的破净比例。

据光大证券统计,2022年11月14-18日,共有1.2万只产品披露净值,规模14.6万亿;样本中,从收益率角度看,有1996只产品,规模1.07万亿,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为负,规模占比7.3%;有5047只产品(规模7.69亿)近1个月收益率为负,规模占比52.7%。

转型探索

有资管行业人士认为,产品净值下跌遭遇赎回是银行理财产品本身、现有产品结构、产品属性以及投资者的理念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理财市场收益波动与整个理财市场的改革密切相关。过去,银行理财业务作为银行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的产品,大都是有刚性兑付的特征,因此切分的是银行的定期存款市场。

但是在资管新规之后,银行理财完全不一样了,打破刚性兑付,“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已成理财市场的常态。

在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看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银行理财业务拓展“跑马圈地”,在“资管新规”之前,资产池业务盛行,资管机构出于展业诉求,让投资者获取了与之承担风险不匹配的收益率水平,这也是支撑理财规模快速膨胀的根基所在。

随之而来的“资管新规”过渡期安排,要求存量理财“发起在母行、责任在母行、处置在母行”,通过表内化等方式来化解存量业务风险。

王一峰分析,在“资管新规”之后,为使得银行资管产品迅速向理财子切换,承接近30万亿资管规模,“类货币类”产品仍是发行大头,使用摊余成本法的现金管理类理财大行其道。至此,银行理财仍未完全脱离拉长久期、增加杠杆、风险下沉的资产池运作模式。随后监管推动了现金管理类理财改造,一方面要求现金管理类理财监管实质性趋同货币市场基金;另一方面是着手压降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由此推动了最短持有期净值型、周期型等产品的置换。

原标题:【经观头条 | 银行理财告别低风险:投资者亏损赎回 交易员经历极限操作
内容摘要:(美编:肖丽亚)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汪青 李梅最近有点烦,购买的十多万银行理财产品亏到肉疼。大多数时候,一万块钱一个月的收益也就30块钱左右,但是前段时间一直连续亏损,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80411.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 央行:10月份共发行各类债券45832.2亿元
下一篇:85只、650亿元 创年内单月新高 信用债发行现“取消潮”